財經放大鏡:實質薪資倒退vs.無知無感江揆~~轉貼蘋果日報

據報導,針對實質薪資倒退回16年前水準,行政院長江宜樺於9月26日表示:「2001年1月起,法定工時由每周48小時縮為每2周84小時;對雇主來說,縮減的工時相當於為勞工調升12.5%的薪資」。
民眾生計受衝擊

江揆還說,2005年7月起實施勞退新制,企業每月提撥月薪6%以上的勞工退休金,相當於調薪4%。對於縮短工時及提撥勞退,江揆還發明新名詞,叫「隱性的實質增加」。
這樣的「詭辯」,充分暴露出,我們的行政院長對於「實質薪資倒退16年」對庶民之衝擊,既無知、又無感!
首先,為何「無知」!江揆在任公職前,是台大政治系教授,應該有一定社會科學的學術素養,應該知道,實質工資雖是以名目工資除上CPI,但其所蘊含之社會的實質意義,並非數字所能呈現。這就如同GDP不能完全呈現國民之經濟福利一般。因此,江揆在名目薪資究竟有無增加做文章,從學術觀點,顯然無知。
更何況,無論是工時縮短或勞退的增加提撥,在我國約1000餘萬的勞動人口當中,只有不到半數才有受惠;許多小企業之受雇者及近年來大幅增加的派遣工,不僅工時未縮短,其工作時間反而更長,而且並無勞退(在參加勞保的900餘萬之勞工,僅約500萬人有勞退)。
其次,為何「無感」!實質工資倒退16年為何一直受到關切?問題不在倒退幾年,或有無倒退,而是反映出絕大多數的民眾,已生活不下去了,為了生活,須超時工作或隨時有失業的顧慮,或如派遣工,必須接受惡劣的工作條件等。
尋對策取代口水

換言之,其所衝擊者,可能是幾百萬活生生的庶民或家庭。身為一個全國最高的行政首長,竟然以名目工資仍有增加,斤斤計較,套用最近流行的話語:如果這不是無感,那什麼才是無感?
其實,實質工資下降,如果從資本主義制度的演化而言,就現階段資本主義發展,乃是必然。就學理上,實質工資決定於勞動生產力,而從1990年代中以後,一方面全球化,另方面,產業由製造業轉向服務業,勞動生產力提高,遠低於經濟成長率。因此,就整個經濟大餅,勞動者所能分配到的,就相對地縮小。
這也充分反映在所得分配不均之惡化。因此,江揆與其將時間花在計較實質工資是否倒退16年,倒不如誠實面對、接受這個事實,尋求拯救庶民於水深火熱之困境。
【黃世鑫小檔案】

★家庭:已婚,育有1子1女
★現職:國立台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財政學系兼任教授
★學歷:德國基爾(Kiel)大學經濟暨社會科學學院財政學研究所博士
國立政治大學財政學研究所碩士(1977.8~1979.6)
★主要經歷: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委員
國立台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院長
金管會會計師懲戒覆審委員會委員
資料來源:記者採訪整理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